日寄-2024-03-09

日寄 | 20240309

“啊,好想钻进那场雨中啊…我现在仍然置身于春雷”

“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察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

————

整个互联网在2022年11月30日开始慢性死亡。

——当然我指的是对于普通用户检索信息的部分。自从2022年ChatGPT发布以后,网上的信息就开始变得“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了。当然,以前也是这样的,只是现在更糟糕了。换句话说,那些能搜到的、展示到人们眼前的文字,变得更加不可信了。

这一点变化尤以中长篇信息为主,有时候你想搜一个日常遇到的问题,然后在一些网页里找到了一篇很有条例,而且看上去相当“言之有物”的文章,但其实很有可能是有心人为了提高网站浏览量,将问题直接喂给生成式AI后得到的答案。

而因为生成式AI的原理,那些文字不过是一个程序通过“单字接龙”完成的一篇概率上文字组合的最优解。

对于大部分的普通用户而言,很难辨别这些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这些类似的生成式AI,既不是信息搜索引擎、也不是信息创作者,它只是个很好的信息整合工具。它输出的内容质量只跟你提供给它的信息强相关联。

可以设想在未来这种现象会愈演愈烈,网上充斥着大量AI生成的“高质量”、“逻辑清晰”、“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文字,检索信息的难度将直线上升,效率直线下降。

最近一个最直观的现象——当你现在百度一个问题,出现在网页最顶端的信息大概率是“文心一言”大模型生成的信息综述。

很方便是么?简直是遮天蔽日的恐怖。

————

没人会记得第二名,除非他半场开香槟。

————

很多时候焦虑的根本原因都是错估了自己可分配精力的效率。

————

爱情没有生长的土壤,一切都看起来是莫名其妙。

————

一接触外界就会马上发觉自己的弱势,一发现弱势就会回家闷头创作输出以补充能量,搞完创作自我成就后又开始蠢蠢欲动接触外界。

我发现这个循环是个死局,它里面缺少了东西摄入的环节。换句话说,这里面没有沉淀,只通过创作寻得意义会变得越来越浮躁。
其实我很多次都有意识到这个过程有问题,我警示了自己很多遍“是时候大量阅读、观影、学习了。”
但这个循环过程似乎牢不可破,衔尾蛇一般自我吞噬着,哪个环节都不允许我停下来。

————

我常常盯着那些电子元器件发呆。

被杜邦线所束缚的电子精灵们,在强大压差的驱使下被迫窜进不知流向何处的管线。它只知道那条路看起来相当诱人,似乎只需要顺流而下即可到达温暖的怀抱。殊不知拥抱后就会消失,终点即是起点,它们的归宿只有大地母亲那永远填不满的零势能怀抱。

而我——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只在乎它们四处流窜时所产生的电流,于是它们的命运只是激起一阵电流。

————

小心矫枉过正。

————

“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路”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