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寄 | 20240715
时隔半年多,打算尝试闭关一段,结果失败了。短短几个月我仿佛已经失去了闭关的能力,或者说资本。我的生活里多了许多不能掌控的因素、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
虽然大部分是我心甘情愿的,我自圆其说般地安慰自己这都是“补全计划”的一部分,但长久下去我仍会担心越陷越深,乃至再也走不开。
有谁说过目的清晰就一定不会迷失吗?
————
突然想到,其实人们对厘米这个单位的认知可能不止只有长度这一维度,还有宽度。
它是二维的。
————
这个人在发生这起事故之前就已经死了,他的电脑他的房间他的生活,只不过是现代科技和成熟的社会福利制度共同构建的一口木混合结构的棺材罢了。
————
“把自己没意识到的缺点投射到别人身上是人类的普遍倾向。”
————
你知道的,网上有很多强烈的观点输出,当这些观点和你心中的某些记忆和感觉重叠时,你会感到舒适,然后迅速认同。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些带着某种“笃信”的言辞所表达的令人厌恶的东西,你也有可能在另一种场景和心境下欣然接受,哪怕这些东西和你之前所认同的观点完全相反。
需要更加警惕地去看待这些“强确定性”的话语,无论它们是否符合个人观点和偏好。
特别是那些“强排他性”的观点,“朗朗上口”必然是以割舍了一部分现实为代价的。
并不是说因为这样所以人就不能发表绝对性和确定性的观点,而是要在心里达到一种明镜般的平衡,警惕地思考总是好的。
————
我一直觉得,能把一个想法、一件事情、一个观点表达的清晰易懂,是一种需要锻炼的、不可多得的能力。
这无需所言,但有时候倒也不用解释得那么通俗易懂,人不该考虑把受众群体扩大到幼稚园的小朋友以及长大了但好像脑子萎缩了的大朋友。
本来想写“长大了但似乎没马的大朋友”,这太冒犯了,但合理冒犯,冒犯合理。
————
有的人骨子里就刻着欺软怕硬、恃强凌弱那一套,他们小时候就会欺负动物,长大了就无时无刻不在察言观色,永远都在看人下菜,甚至在网络上也是先看看对方的粉丝数才知道要张嘴说什么话。
————
有些事情视而不见就是同罪。
————
“非蠢即坏”是个很好的判断入口,它适用于绝大多数由人参与的、且对自己不利的情况的判断。
不要高估那些让你感到难受的事件,大多情况下都简单得出乎意料,因为人总是会尝试花最小的代价办最有效的事,而在你面前暴露本性并不是需要纠结很久的事,大多人都只是稍作遮掩以示尊重,所以只要稍微花点时间思考就能意识到。
从这个判断入手,事情就简单的很。
————
在梦里,人的悲伤会被提纯、具象、放大到一种恐怖的程度,几乎要你抢地痛哭。甚至醒来后“劫后余生”的侥幸会占据大部分情绪,庆幸那并没有发生吧,那是人心里上最痛苦的一种预想。
在梦里,它可是真实发生过了。
————
再说一次,爱人先爱己。
“一旦你将对方识别成凝视和评价你的权威主体,你就会被他人本不存在的厚重的阴影所笼罩,从而陷入一种被”捕获“的不再自由的状态——体验到没有主体性的自己是真正的恐惧。
还是以前那句话,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接纳这样的自己,不对这样的自己进行负面评价,是改变一切的开始。”
————
是的,有时候跟小孩儿哥聊天也会有一些收获,他们没被污染的“经验”带来的纯真和现代信息丰富带来的超前认知,很容易对某些我们想不通的事情有着通透的答案。
反过来也就是说,现代人要得到通透的答案,除了认知满足条件以外,都要先试着回到某种“纯真”的状态。两者都具备,才有出世的先决条件。
————
生命最重要的是自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