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彻-门逊曲线(等响曲线)

我们听歌时通常会有这样的体验——音量调的越高,声音就显得越好听饱满,低频和高频才能被清晰的感知到。

那么为什么在相同音量下,不同频率的声音响度会不一样呢?其实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等响曲线来解释。

首先介绍一下等响曲线的来历。它是贝尔实验室的两位研究员做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也是心理听觉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实验。其实验结果为下面的图表,称为弗莱彻-门逊曲线(Fletcher–Munson curves),也就是等响曲线。

Pasted image 20240727221210.png

横坐标是频率,单位为Hz。纵坐标为声压级,单位为dBSPL。响度的单位为“方”(phon),每条曲线上各点所表示的响度一致。

我们以1kHz声压级为10dB的曲线为例(可听阈上面的第一条实线),整条曲线的响度为10phon。

我们可以发现1kHz声压级为10dB的声音和125Hz声压级为25dB的声音一样响。曲线上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差别甚至超过了60dB, 音量差非常惊人了。

这就说明了当不同频率的声音处于同一音量时,它们的响度并不一致——人耳对中频非常敏感,对低频、高频的敏感度下降,也就是说相同音量下中频要比低频、高频更响。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声压级越大时(也就是音量旋钮调大时),等响曲线越平坦,这就是在重放音量较大时音乐更加饱满的原因。
当然,即使音量已经相当大了,人耳依旧对中频(1k~5kHz)更加敏感。

当然通过等响曲线,我们还能得到其他有趣的结论:

小音量下我们很难听清歌曲的低频与高频。

当音乐被演奏的越响时,人们就越容易感受到其中的低频与高频。

将不同频率的声音改变相同的音量,它们响度的改变量并不一致。低频响度改变的程度要远大于中频。

作者:VinylCD黑胶评测室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235323/ 出处:bilibili

评论

  1. 🦊
    iPhone Safari
    2 月前
    2024-7-29 3:14:57

    为什么发个评论要留这么多信息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