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塑性记忆》这部差点刀死我的作品。

这是我时隔七年的二刷,再次写下和这部作品相关的文字。因为在七年之后用更成熟的心智去感受了这部作品,体悟到了更为深刻的一些东西,也终于明白了这部作品的主旨,想与诸君分享。希望每一个曾不幸被《可塑性记忆》刀过的朋友能通过这些文字看到作品背后更深的内核;也希望能借此安利给还没看过的朋友——这部只有13集的精致“治愈番”。


作品官方原名是Plastic Memories,含义为“数据一样的回忆”,是动画工房的原创动画,原作者担任脚本,原作者担任编剧,连OP和ED的歌词也都是原作者亲自操刀的,一部非常完整的真·原创作品。


《可塑性记忆》就是一部在作者设定的特殊生命观下,对爱情、离别和生命意义进行探讨的优秀作品。它对“时间”、“生命”、“回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概念,有着一些颇为别致的诠释。

…………


好吧,太义正言辞了。


我还是直说吧,孩子要被刀傻了,一想起来就会心悸、呼吸困难的程度,这两天,每当稍微一闲下来,就会不自主的代入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视角去思考这个颇有哲学意义的命题,但无论怎么思考都很痛苦、悲伤,实在是太为剧中的角色感到意难平了,根本无法释怀。


完全可以说,这部番所讲述的故事,是目前为止所有所有、任何种类作品中,最最刀我的一种,还是一种“旷日持久”的刀。
《可塑性记忆》是极少数让我不忍二刷的作品。


这部番非常值得一看,不过这绝不是一部单纯的“虐番”(当然你想拿来挑战自己的泪点也完全不会让你失望)。甚至可以说,作者写这个故事就从来没想过要刀你,他并不是为了写一个悲剧而写悲剧。而是当作品要探讨这样一个命题时,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刀子。其实作者写的这个结局反而是一个最美好的结局,只是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人性中最脆弱、最痛苦、最悲伤、最难以面对的东西。


前天凌晨4:00二刷了这部番,正是情绪低落之时,于是一口气刷完了这部治愈番。很多人说这是致郁番,不过我并不认可。

前言


我最一开始是高中时看的《可塑性记忆》,记得当时是一个休息日,我看完这部番的时候已是凌晨,在床上流了一个小时的泪,第二天要上课,直接装病请假没去,在家呆了一天,因为我的状态已经做不了其他任何事了,那是一种好像自己的至亲去世了一般、一种实感的难过,时不时难受到无法呼吸。本来还想写作业,但写着写着就会无声啜泣一会,写语文卷子写到作文,不由自主的开始续写故事的结局……


缓了一天后去了学校,之后几乎三天没跟人正常说笑过,这种悲伤的基调整整持续了一个礼拜。加上当时还看了《Clannad》之类的,整个人都陷入到了虚无主义中,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来自精神上的孤独。


说起《Clannad》,是的,当年我有种病态的执着,想把所有网上人们津津乐道的虐番都看个遍,虽然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我确确实实把Key社的催泪三部曲《Clannad》《Air》《Kanon》一集不落的看完了,好在这三部作品本质上都是很有深度的佳作,于是我误打误撞地吸收了许多课本不会教给我的东西,那些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演绎和诠释,使我受益终生。结果就是,这些优秀的作品真的奠定了我那段人生的基调,也使以后的我拥有了敏感与思考的内核。而我现在能感受到的,包括但不限于我的性格、品行、思维方式、为人处世……似乎都充满了它们的影子。


而这一部《可塑性记忆》,当年也是虐番榜上有名的存在,当时看完就没敢再去接触了,七年后的今天我还是二刷了……


没错,还是难受的不行。二刷是熬夜看完,一直到凌晨六点多天亮了都还在想,短短十三集内容怎么会蕴含这么巨大的能量。是真的扛不住,快刀死我了,那种不温不火的钝痛,心脏被死死揪住整整一集的时长,这种程度的哽咽和难过……实在难以言喻。它比任何一种我在其他作品中见过的“刀”都更特殊,可它甚至都不是“悲剧”,这是一种无法描述也无法想象的、能够直击心灵深处的、直达你早在童年时代就埋藏的孤独的力量。

先说评价

先说我对这部番的评价:称不上神作,但却是一部优缺点都很分明的佳作。如果你恰巧很能吃到它的点,那能成为你心里的神作也说不定。

说起来神作,现在是四月份,我不由得会想起那部经典老番——《四月是你的谎言》,但在我心里,《可塑性记忆》是一部不输于《四慌》的好番。事实上它比四慌更能打动我。

《未闻花名》、《四月是你的谎言》、《可塑性记忆》,诠释真爱三部曲,这三部作品的主旨都是“爱与别离”,作品风格十分接近,都有着非常优秀的人物刻画和剧情编排,它们都在告诉观众:愿你珍惜眼前所爱之人。

其中,《四慌》的知名度和好评度是最高的,它是当之无愧的神作代表。要达成这样的效果,不但剧情和制作本身都要极为优异,所讲述故事的本身也要考虑靶向更广泛的受众人群。

但很遗憾《可塑性记忆》是一部有所“舍弃”的作品,它不是一部迎合大众口味的作品,它是一部平凡的作品,只能为一小部分读者点亮人生路上的一盏灯。

而在作品的生命观设定上,《可塑性记忆》又总让我联想到《夏目友人帐》(虽然还没有完整的看过)。
《可塑性记忆》的生命观根植于一种赛博世界的技术理性,而《夏目》的生命观则基于神鬼自然之上。但它们讲述的都是和生命、记忆,以及时间相关的故事。

明知即将失去、却依然用力的爱。


这部番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从一开始就告诉了你故事的结局,明晃晃的告诉你这是个悲剧故事,女主很快就会死。这跟《四月是你的谎言》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很是不同。


《四慌》是一枚一直蛰伏于暗处的深水炸弹,直到你循着线索拨开最后一道迷雾它才暴起伤人,用最具感染力的一幕揭示一切的真相,于是汹涌的悲伤霎时间将你淹没,令人印象深刻。


而《可塑性记忆》则是明面上钝刀,作者在第一集的第一句台词就把结局告诉了你,这把刀已经先抵在你的胸口了,你执意要看下去是么?那就怀着好奇与被刺穿心脏的觉悟继续看吧。前12集几乎全是撒糖,简直太甜了,但你丝毫不敢放松,你知道那把刀一直都在。于是果然,毫不意外地,最后一集,你再也躲不开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那把钝刀慢慢的、一刀一刀的割你的肉。


最奇妙的是,观众坚持“以身试法”选择看下去,和剧中男主女主的选择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明知马上就会失去、却依然用力地去爱。于是从观看体验角度来说,这种形式的“钝刀”又是将观众体验感拉满的,很难不代入剧中男女主的视角。

“愿你有一天能和你重要的人重逢。”


这是女主“艾拉”在回收其他仿生人时总会在他们耳边说的一句悄悄话,作者藏了12集没告诉观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一直都只是给一个无声的镜头——艾拉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贴紧了他们的耳边说了一句什么,然后被回收的他们要么露出了释怀的笑,要么表达了感激,实在是让观众心痒,这到底说了一句什么呢?


而当我跟随男主“司”的视角终于在第12集知晓了这句话的时候,一下子被震惊住了,艾拉这个角色突然就跃然纸上了。因为这句话不但塑造了艾拉善良又敏感的性格,同时串联起了艾拉之前一切反应、一切行为的逻辑,以及她内心深处的冲突——她珍视回忆,又极力避免留下回忆。


其实用一句话就让一个角色一下子丰富起来的典范有很多,但像《可塑性记忆》这种,不但塑造了人物,还串联起了全篇的线索,还让人眼前一糊(*哭了)的“一句话”,是为数不多的少数。我甚至有种感觉,作者好像就是为了这句话而写了一部番。


“愿你有一天能和你重要的人重逢。”


这是一句鼓励你在早已明知的绝望中依然要用力找寻渺茫希望的美好祝愿,可从艾拉的口中说出又让这祝福变得无比悲凉。后来我每每想到这句话时,就会自动进入到这个世界观,自动代入艾拉的视角,想她所想思她所思,脑中浮现出她在剧中的所有笑容,而她的每一个笑容都会让我倍感悲凉,最后又陷入到一种钝痛。


啊,这句话,真的神乎其技。

全作的第一句台词

《可塑性记忆》在第一集开场的第一句台词,就借由男主的口提出了本作的核心问题:“如果自己的寿命长短在一开始就被限定下来的话,我会怎样去接受这个事实呢?”


在之后的整整13集里,剧情中的矛盾和冲突都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一一出现,故事跌宕起伏又波澜不惊,直到迎来这个安详的结局。


男主也在最后一集的最后场景中,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想我会在那有限的时间里,尽全力地活着。”
啊……这问答,说得好像很简单。


“但这里面所有的酸甜苦辣全都在这《可塑性记忆》里了,请各位看官各取所需。”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有“仿生人”设定的作品很多,我接触过的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底特律:化身为人》这个游戏(之前也写过长评,电影式选择互动游戏,非常值得一玩),但《可塑性记忆》中仿生人的设定别树一帜,可以说,Giftia(剧中的仿生人)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设定,不用细扣就能发现它完全没有逻辑,倒不如说它只是一个作者为了让剧情更流畅、冲突更激烈、故事更有戏剧性而提出的设定性前提。


(如果有人非要细扣,那不就跟那谁拍的《上海堡垒》电影一样了?完全搞错了重点好吧)


随便回想一下剧情就不难发现,剧中的Gitfia本质上和正常的肉身人类没有任何区别,都要吃饭睡觉上厕所,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而且剧中的人类和Giftia和平共处、互相尊重,整部剧中也从没暗示过任何与“智械危机”“仿生人歧视”相关的问题,因为本作要探讨的根本不是“仿生人”。唯一特殊的点就是他们的总寿命被作者强制设定在了九年零四个月,而这全都是为了服务剧情。


Giftia这个词,一看就是从Gift(礼物)衍生出来的,它的含义已经不能说是暗示了,就是在直接告诉观众,Giftia映射的其实就是现实中我们的所爱之人,寓意生命给予的礼物,短暂而又美好,而离别总会发生。所以身为人类的男主“司”,遇到了身为Giftia的女主“艾拉”,不能再合理了。


因此Giftia的本质就是人类而非仿生人,这个不是设定的“设定”,是作者为了能够“直抒胸臆”地夸张和突显这两个命题——“你要如何与你在生命中短暂拥有的挚爱之人离别”、以及“当你知晓自己即将消逝时要如何面对所爱之人”——而做的“设定”。


艾拉当然知道,自己身为只有九年寿命的Giftia,就已经注定了她只会是司整个生命中短得可怜的一瞬。但重点是艾拉在剧中态度和视角的转变,她从“我喜欢司,但既然明知永别后他会痛苦,那就干脆不要创造任何回忆”,转变成了“我喜欢司,但既然我已经注定会是他生命中短暂的一瞬,那就让这一瞬是值得回忆的而不是他的遗憾”。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艾拉从一开始的“自我”视角转变成了“第三”视角,正视了自己即将到达寿命尽头的事实,明白了自己注定只是司人生中的一瞬,而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司留下美好的“一瞬”。这是一种伟大的视角转变,一想到这么一个看起来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却在她小小的身躯里藏着如此细腻又宏大的情感,真的很难让人不怜爱。艾拉在整部剧中一直在与自我进行痛苦的斗争,一直没有停下这旋转的舞步,最终才有了结局摩天轮中两人那一眼万年的对视,我被感动到痛哭流涕。


所以“为什么明知将要永别,却还要用力相爱?”这个答案的问题也呼之欲出了。


还有最后艾拉的一段自问自嘲的台词:
“在这之后司就要开始我不知道的人生了”
“或许五年后司又就找到新的恋人了吧”
“对不起这个问题有点坏”


这段自问自嘲真的给我整破防了,你看,她分明什么都知道,知道这些赤裸裸的现实——难道要司因为自己的离去而孤独终老吗?——这不可能,她已然想过了一切,但她还是选择用力去创造最后的绚烂一瞬。只是艾拉终究也还是个平凡的小女孩,她还是忍不住去“故意刁难”地说出了这些话。


观众最吃的是什么?


禁欲者高潮,放浪者求饶。淫糜者青涩,圣洁者堕落。掠夺者温柔,忠心者独占。懦弱者暴起,强悍者落难。


平凡之人显露出伟大的精神。

关于最后的“开放式结局”

所以其实结局根本不是一个Bad Ending。


一直到最后一刻,作者都没想过要催泪,而是满足了观众对艾拉的幸福的几乎所有期望,艾拉几乎是完美离去的,他传达出一种希望,希望观众也能够像艾拉一样,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创造自己的美好回忆,也要在最终一刻到来时接受这些回忆。这结局明明很完美,至少作者压根没想用套路来催泪。


作者非常擅长使用一种完全无BGM的叙事手法来传达剧中男女主发生重要心理变化的片段,这样传达出的情绪也都明显的要更加厚重。


“比起盛大的告别,受人尊敬、敬仰的华丽的告别来说,我并不知道我有多么喜欢艾拉这样,如一片花瓣静静地睡在养育她的泥土里的告别方式。没有华丽的音乐,没有吵闹的哭声,没有那时刻的慌乱与嘈杂,也没有许多人的目光。在充满回忆的幸福之地,游乐园的光芒中,摩天轮的小小的美丽空间下,在城市夜晚的海滨上空。用最好的回忆作为临终的遗言,用最美的笑容作为告别的话语,以象征着结婚的戒指与仪式宣告着离开。如此幸福的,与一切最美好回忆挂钩的离开方式,是对《可塑性记忆》主题最积极的诠释,也是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结局。”


而对于尾声最后的那个留给观众想象的半截画面,我已然释怀,我更倾向于那就是重置了OS后的艾拉,失去了所有数据和记忆的艾拉,再次回到这里和司搭档工作,是一个美好的全新的开始,是一个让人要含着泪花微笑的开始,这就是真正的结局,也是此番“治愈”的真谛,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
人的寿命也不见得有多么长,正因如此,才要珍惜与所爱之人的点滴回忆。


最后,
“时光流转,愿你与所爱之人再度重逢。”


以上。
2024.4 记《可塑性记忆》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