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回避。”
我没有想太多,也没有回避它们。
我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种**伤害**,附加的越是多,越是偏离原题。
最好永远就这样简单又深刻。
因为我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学习和反思,因此该课题下我永远都是卑劣的。
“无意就是无意。”
这种“自我保护”机制的产生源于更早前的经历带来的习惯,我会不动声色,默不作声,没有回应。因为擅长创造这种绝境,所以从那之后创伤就离我很远了,创伤只会属于别人。
但这不是什么“真实”——真实面对自我或是真实面对世界,当然不至于是这么高尚的东西。
“抽离。”
每每想到这里时都会泛起一阵恶心,小说里会写他突然深深地拥抱了她一下——作者们依照心理学去描写这个行为,以映射或隐喻一种愧疚感。而我愣着神,对这种油然而生的恶心反复咀嚼,那是真的恶心,我无法去拥抱旁边的她,我就这样愣着神。过一会,那种自我保护机制便会使我暂时忘掉这种感觉。
“侥幸的代价。”
但侥幸会留下“肯定”。所以我可惜的只是在那之前的一次憋屈竟没能、也没有机会畅快地讲出来。
你一直都是被保护的,因为有人还可以不问为什么就站在你身边,所以你可以就这样一直一往无前